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洪武赶散这个话题,一般情况下群臣不敢提起,因为这其中伴随着太多的百姓血泪。
汉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当时朱元璋为了快速恢复生产,采用的也是暴力手段,强制百姓迁徙。
正因如此,迁徙过程中有着流血、死亡。
虽然洪武赶散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国策,但对当时被赶散的人来说,实在过于痛苦。
甚至数十年过去了,很多迁徙到泰.州、盐.城等地的苏.州人,还对老家念念不忘,称睡觉为上苏.州,因为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家乡。
朱允炆修太祖实录,并未把这件事记录在内,为的就是维护朱元璋的形象。
朱棣重修太祖实录,也没记载洪武赶散的事迹,同样是为了维护朱元璋的形象。
所谓赶散,就是把人赶走,散落在其他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你情我愿的政策。
只是当时大明初立,武将实力太过雄厚,朱元璋实权太大,杀伐又太重,文臣刚找了个新老板,为了自己的饭碗,并无人敢反对。
也就那会儿了,若是老朱在洪武中后期施行,绝对要挨喷。
即便现在当政的还是老朱,再提出这项国策,一样会挨骂,但他死了就不一样了。
人活着可以骂,死了骂就不行了,尤其朱元璋还是大明开国皇帝,骂一个故去的大明开国皇帝,那和反大明没什么区别。
别说骂了,质疑都不能!
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时代,朱棣完全可以直接剐了当事人,且没人敢说什么。
这也是吏部侍郎惊骇的原因所在,反朱元璋就是反大明,都反大明了,皇帝还留着你过年?
这是政治红线,谁敢逾越雷池半步,必将灰飞烟灭。
可以说,从朱元璋驾崩的那一天起,他就是完人,至少,在公开场合是这样。
后继之君为标榜正统,只会无限度的拔高他,群臣为了体现忠君、忠国,也会大肆鼓吹,绝不会有人敢对其抹黑。
当初,铁铉把老朱灵牌往城头上一挂,朱棣屁都不敢放,可见一斑。
如今,于谦又把老朱提出来,谁人敢驳斥?
不管是谁,只要拿老朱做挡箭牌,那他就是无敌的,就连皇帝也不敢反驳。
但,前提条件你不能瞎用。
于谦显然没有瞎用,所以群臣也只能干瞪眼。
大殿寂静无声,谁也不敢跟开挂的于谦硬刚,太祖都搬出来了,还说个屁呀,一个不慎,丢官都是轻的,杀头也不稀奇;且,连个好名声也捞不着,不划算。
于谦拱了拱手,“皇上,臣以为百姓北迁实乃治国之良策,然,迁徙的同时,也要照顾百姓的心理。”
重回过去,姚远一心一意只想浪啊呸,只想冲浪!...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
你可曾想过,在波云诡谲的梦境深处,潜藏着一个真实的世界?你可曾想过,在每一场被新闻报导的大灾难背后,都掩埋着不为人知的真相?十八岁生日那晚,李奥做了一个梦。梦中有幽暗的地牢嗜血的怪物。他拿起身旁的铁剑,斩断了怪物的首级。然后,他醒了。站在浴室的镜子前,他嘴角微微扬起。因为镜子中的他,眼睛跟梦中的怪物一样,猩红...
走一步,看两部,谋三步,在步步惊心的官场,如何披荆斩棘,红颜相伴,看一个亦步亦趋的基层青年,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误把属性点全点到了掉宝率上后,萧世发现自己每次击杀,都会掉落一件物品。拍死一只蚊子,掉出了一枚丹药。斩杀一头恶灵,掉出了一本秘籍。砍死一个武者,掉出了对方的修炼心得。...
资深码农郑文桐重生到2014年,决定换个活法世界杯买德国7比1战胜巴西,中奖个一亿回国创建斜坡资本,成为资本大佬互联网行业中最年轻的百亿富豪他的女友是白小鹿,冉冉升起的超新星商业娱乐,单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