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武帝与汉朝的前几任皇帝不同,他会写诗,通音律,这样一个爱好文艺的帝王,身边自然会聚集一大批的文人,而这其中,以董仲舒、东方朔、司马相如最为有名。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两句诗,是琵琶女自述身世的开端。琵琶女住在“虾蟆陵”。“虾蟆陵”又叫做“下马陵”,传说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陵寝所在。
董仲舒满腹经纶,武帝目之为国士。在他死后,武帝感念他的德行学问,每次来到他的墓前都要下马致敬。此事传了开去,这里就被人称作是“下马陵”,日子久了,音讹误为“虾蟆陵”。
儒家的祖师爷是孔子,孔子以后、秦以前,又有许多代表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和荀子。然而这三位都是“在野”的学者——孔子做过司寇,掌管刑狱,可是不久罢官——他们的儒学都只近乎一种纯粹的学术,在春秋战国那个战火频繁的时代,推行仁义的他们是不会有多大的市场的。因此,孔、孟、荀这三个人的声音都只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发生影响。
董仲舒则不然。他一生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这三朝都是治平盛世,从前“默默无闻”的儒学这时就发挥了作用。
董仲舒是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景帝时为博士。这里的博士所指的并非是一个学位,而是指有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秦始皇时,为招揽天下贤才,置博士,后有博士七十余人,相当于皇帝的智囊、顾问。汉朝时置博士,却始于文帝。
文帝好刑名之说——刀笔吏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始于文帝一朝。景帝呢,在母亲窦太后的影响下,崇尚黄老之说。董仲舒这样的儒生,在文景两朝自然没有什么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过,那时还年轻的他并不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钻研学问的决心。
“目不窥园”的典故就是出在他身上。传说董仲舒终日埋首经书,这样一连三年,连家里美丽的后花园都未曾踏入一步,可见其专心。在钻研学术的同时,董仲舒还广收门徒,学生太多教不过来,就让先入门的弟子代师授艺,这是先秦以来教书先生的老办法了,并非董仲舒的原创。
钻研学问可以看做是个人兴趣爱好,广收门徒则暴露了仲舒内心的不甘寂寞,他要他的学问传下去,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读书人的心里都是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读了这么多的书作何用?
无非是想登上朝堂,指点谋划,试上一试。更何况,金碧辉煌的朝堂和威仪尊贵的朝服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清贫的孟郊不也在登科后一洗颓废,神采飞扬吗?可见这是一个千古文人共有的梦。仲舒在等,等待机会。
“玉在匣中求善价,钗在奁里待时飞”!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下诏,令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长官推举人才,“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然后聚之京城,与天子面对面的交流。一时间,蛰伏民间的精英人才鲤鱼争跃龙门般涌了出来。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早已得享大名的董仲舒。
董仲舒没有与武帝当面探讨,他的手段是上书对策。仲舒并非形而下的“器材”或匠人,而是形而上的哲学家。武帝雄才大略,所求亦非一时一地的权谋术数,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道,所以他对仲舒的想法非常感兴趣,故而连续下诏向仲舒问了三次,仲舒也连续地上书,做了三次解答,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误把属性点全点到了掉宝率上后,萧世发现自己每次击杀,都会掉落一件物品。拍死一只蚊子,掉出了一枚丹药。斩杀一头恶灵,掉出了一本秘籍。砍死一个武者,掉出了对方的修炼心得。...
认识了小半年的美女邻居突然问他要不要在一起刘信安思考了短暂的几秒后笑着点头可几天后,她却突然消失之后又突然在电视机里出现刘信安感情我那喜欢白给的女朋友还是个大明星?...
自幼被一个神秘老头当成超级医生培养的孤儿叶修,为了躲避神秘势力的追杀,积蓄力量复仇,回到华夏国,进入燕京城郊区一个小医院成为了一个普通医生,想要低调平静地过日子,却接连遇到各式美女,令到生活陷入一个又一个艳遇和艳遇带来的漩涡之中...
2002年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上海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第二件事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第三件事是陆渐红失恋了。陆渐红经过调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小镇。...
简介搞笑热血战斗系统正在蹲坑却意外穿越到了多元宇宙。带着一个动不动就要弄死他的系统。为了活下去只能挥动拳头,打碎一个又一个障碍你们好,我叫野原新之助,说起来挺难为情的,请问你们这里谁最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主要是在都市剧里,抢女主吧!当然也抢反派,傻白甜女主,哪有黑化的反派御姐香。要是搞完恋爱,就专心搞事业吧!写了咱们结婚吧二进制恋爱林深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