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引子
大宋开禧元年腊月二十九,临安城内响起一慢四快的梆声,已是五更天气。
元日将至,又到一年岁末,临安城内千门万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星火璀璨,位于城北的太学亦是如此。太学有斋舍二十座,学子千余人,那些离家太远选择留斋过年的学子,早在几日前便张罗起了辞旧迎新,给各座斋舍换上崭新的桃符,挂上绚彩的花灯。此时更深人静,学子们早已归斋熟睡,各座斋舍却仍是光影错落,灯火斑斓。
五更梆声响过不久,“习是斋”匾额两侧的花灯忽然轻摇慢晃了几下。伴随“吱呀”一声细响,斋门缓缓开了一条缝。一个身穿青衿服的学子从门内出来,怀抱一个黑色布裹,穿行于各座斋舍之间,朝太学的东南角而去。
此人姓宋名慈,年方二十,是一名入太学未满一年的外舍生。
四下里火树银花,溢彩流光,宋慈却一眼也不瞧,只顾埋头快步前行。他行经一座座斋舍,又穿过平日里练弓习射的射圃,来到太学的东南角。在这里,一堵青砖砌成的围墙横在身前,墙上只有一道月洞门,门内一团漆黑,不见一丝光亮。
宋慈向两侧望了一眼,走进了月洞门。入门后二十来步,一间死气沉沉的屋子,出现在昏黑的夜幕深处。
那是一座祠堂——岳祠。
太学坐落于纪家桥东、前洋街北,这地方本是岳飞的故宅。六十三年前,岳飞被冤杀于大理寺,其宅遭朝廷籍没,次年被扩建成了太学。故宅中的旧有建筑大多被毁,唯有东南角的岳祠保留了下来。然而四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岳祠烧得七零八落。如今这座岳祠,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
宋慈走到岳祠门前,晃亮了火折子。一星火光之下,只见门上挂着一把铁锁。岳祠只有这一道门,门被锁住,便无法入内。他留心了一下四周的动静,确定附近没有其他人,这才打开那个抱了一路的黑色布裹。香烛、纸钱、馒头、火盆,被他一一取出,摆放在门前的台阶上。六十三年前的今天,正是岳飞被冤杀的日子。宋慈孤身一人深夜来此,为的便是偷偷地祭拜岳飞。
门前的空地上,残剩着烧过的香烛、纸灰,散落着红枣、荔枝干、蓼花糖等祭品。早在入夜之时,不少太学学子等不及腊月二十九这天真正到来,便成群结伴地来岳祠祭拜过了。在过往的年月里,每到岳飞的祭日,太学里总少不了学子来这里祭拜,但通常人数不多。今年却大为不同,来岳祠祭拜的学子比往年多了数倍,究其原因,是当今圣上用韩侂胄为相,大有抗金北伐、收复中原之意,为此还特地下诏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夺秦桧的王爵,将秦桧的谥号由“忠献”改为“缪丑”,一时大快人心。然而那些提前来岳祠祭拜的学子,却被随后闻讯赶来的司业制止了。司业是太学里仅次于祭酒的第二号学官,负责掌管太学的一切教令。自打四年前因学子祭拜引发火灾将岳祠烧毁以来,太学便不再允许学子进入岳祠祭拜。司业名叫何太骥,他以违背教令为由,当场记下了所有参与祭拜的学子姓名,留待来日罚以关暇;还放话说再有私自入岳祠祭拜者,除了关暇外,还要在德行考查上记下等。太学施行三舍法,即外舍、内舍和上舍,公试合格才能升舍,公试内容又分为学业和德行两部分。一旦德行考查被记下等,那就升不了舍,外舍生升不了内舍,内舍生升不了上舍,上舍生则会被剥夺直接授予官职的资格。如此一来,事关个人的学业和前途,再没哪个学子敢公开来岳祠祭拜岳飞,直到宋慈的出现。
宋慈今年开春才考入太学,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在岳飞的祭日当天来岳祠祭拜。他当然不想失去升舍的资格,但岳飞尽忠报国,一直是他心中最为敬仰之人。当年若不是岳飞**寇鏖兵,收拾河山,只怕大宋这半壁江山早已不保,然而这样的岳飞竟遭奸人所害,最终冤死狱中。天日昭昭,如今岳飞沉冤昭雪,得封王爵,宋慈无论如何也要亲身来岳祠祭告。为此,他刻意等到五更,料想所有人都已熟睡,何太骥不可能还守在岳祠,这才偷偷溜出习是斋,赶来这里。
岳祠门前的香烛、纸灰和祭品,是何太骥斥退学子时,叫斋仆从岳祠里清扫出来的。至于门上的铁锁,想必也是何太骥锁上的吧。宋慈进不了岳祠,只好在门外祭拜。他点燃香烛,摆好馒头,跪在台阶上,对着岳祠的匾额诚心叩头,然后拿起纸钱,烧入火盆之中。
一张张纸钱化为灰烬,火光驱散了黑暗,宋慈的眼前逐渐明亮了起来。
然而奇怪的是,他是在门外祭拜,可不仅岳祠外面有了光,连岳祠里面也跟着亮了起来。岳祠里的亮光映在窗户上,比火盆里的火光明亮数倍,甚至亮得有些刺眼。
难道还有其他人在岳祠里祭拜?可岳祠的门分明已从外面锁上,而且如此明亮的光,根本不可能只是燃烧纸钱,更像是燃起了大火。
宋慈微微凝眉,起身凑近门缝,向内窥望。
岳祠里正燃烧着一团大火,大火四周烟雾腾腾,就在浓厚的烟雾之中,依稀能看到一个人。那人悬在半空,身子一动不动,大火在旁燃烧,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要烧到那人的身上。
宋慈一惊之下,想开门救人,可门被铁锁锁住,无法打开。他又想开窗,哪知所有窗户也从里面扣上了。他来不及多想,抓起地上的火盆,将燃烧的纸钱倒掉,抡起火盆,在窗户上砸出了个破洞。
宋慈翻窗而入,冲到大火旁,只见那悬空之人一身宽大的青布儒衣,方脸浓眉,正是太学司业何太骥。何太骥的脖子上挂着一条铁链,铁链的另一端悬在房梁上。宋慈抱住何太骥的身子,将何太骥的头从铁链中弄出,迅速将其背到窗边,与大火、烟雾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他叫了几声“司业大人”,可何太骥全无反应。他急探鼻息,发现何太骥呼吸已断,气息已绝。
他抬起头来,只见供奉岳飞灵位的神台在燃烧。他闻到了一股很浓的油香,油香中还有一股淡淡的、祭祀过的香火气味。他见神台周围的地砖亮晃晃的,都是溅的灯油,显然神台被泼过灯油,油助火势,这才会烧得如此之烈。环顾整个岳祠,除了神台再无他物,所有窗户都从里面扣上,各个角落尽收眼底,四下里空空****,没有任何藏身之处,除了他和死去的何太骥,再没有第三个人,这令他不禁暗自惊诧,凝起了眉头。
在这一瞬之间,宋慈脑海中掠过了诸多念头。他抵达岳祠时,岳祠的门便已上锁,显然在他来之前,何太骥就已经在岳祠里了。此后他没有离开过岳祠门前,所有窗户又都从里面扣上,在此期间没有第三个人出入岳祠,那就是说,何太骥一直是独自一人在岳祠里。既然如此,岳祠里的这场火,只可能是何太骥亲手点燃,再用铁链上吊,那么何太骥应是自尽了。
可若是自尽,上吊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再燃起一场大火来烧死自己呢?
忽然间,宋慈觉得手有些痒。他摊开手掌,见掌心红了一片,凝目看去,原来是扎了一些细细密密的毛,看起来像是笋壳上的毛刺。他方才抱过何太骥的尸体,这时再去检查何太骥的身上,发现何太骥的儒衣背面有不少细毛,都是笋壳上的毛刺。笋壳通常只在竹子生长的地方才会有,可岳祠周围没有栽种竹子,甚至放眼整个太学,也没有一处生长竹子的地方。那何太骥后背上的这些毛刺从何而来?莫非他死前曾去过某片竹林?
宋慈没时间细究这些疑点,因为火势正变得越来越大。虽说神台附近没有可燃之物,大火只在神台上燃烧,一时半刻蔓延不开,但若放任不管,迟早会引燃房梁立柱,整个岳祠也会被烧成灰烬。宋慈自知靠一己之力担水救火,无异于杯水车薪,要扑灭眼前这场大火,必须回斋舍叫醒更多的学子一起,而且必须要快,一刻也耽搁不得。可一旦这么做,他违背教令祭拜岳飞的事就会尽人皆知,他很可能会因此被取消升舍的资格。更麻烦的是,他会与何太骥的死扯上关系,要知道何太骥的自尽存在诸多疑点,旁人很可能会认为何太骥是死于非命,而他作为唯一在场之人,自然会被当成杀害何太骥的嫌凶。
宋慈很清楚后果如何,但世间自有公道,身正不怕影斜,既然与何太骥的死没有任何干系,他就不怕遭人猜疑。
宋慈将何太骥的尸体从窗户搬出了岳祠,以免尸身被焚。
此时天欲破晓,正是一日中最为黑暗之时,放眼望去,岳祠外浓黑似墨,夜色如笼。
他没有半点犹豫,冲入夜色之中,朝灯火通明的斋舍奔去……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穿书爆笑沙雕老六们不说自己有读心术团宠没素质前期疯癫文学he殷娇穿书十年,终于在某一天,觉醒了她穿到一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之间的故事一千多章,全员没嘴是狗听了都摇头的程度好消息女主是她姐,结局he坏消息她家被抄了,全死光光了从此,殷娇为了改变书里的结局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片段一失踪多年的女主长姐回家,殷娇带领一众人给足了自己姐姐排面我为我姐举大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炮灰觉醒,老六们偷听我心声殷娇龙青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从前我以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不会出轨,那个男人一定是我老公。直到那一天,我撞见他与另一个女人缠绵,面对重重背叛,我最终走上了复仇之路...
雷高岭之花为爱下神坛的狗血虐文又名寸骨殇高岭之花深情攻身世凄惨坚韧受所有人都想不通池律为什么会喜欢上唐松灵,包括唐松灵自己。毕竟高岭之花和乡间野草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协调。因此,当得知池律被甩时,所有人都觉得唐松灵是不是疯了,给脸不要。七年之后,再次相逢。池律还是人人仰望的矜贵公子。唐松灵还是和之前一样的落魄潦倒。池律用指尖挑了挑他沾了泥的黄色马甲,促狭道这就是你说的回归正常生活?他看着在唐松灵怀里撒娇叫爸爸的小孩,只觉得这么多年的撕心裂肺,夜不能寐,都是一场笑话。然而就在他真正准备放下执念时,一句无心之语,真相初显端倪,他穷追不舍,抽丝剥茧,痛不欲生。七年之前,我去奔赴与你的约定,也许是上天注定,这条路永远都走不到头。救命之恩,不得不报,亡人之子,终生相托,这其中苦涩,说不清,道不尽。你我之间,隔了多少阴谋算计,多年之后见你的么每一眼,都是上天的恩赐一寸伤骨,一幕夜色,都成了池律心底愈合不了的疤痕。预收CP1424379高冷攻VS美人受一句话简介美人报错仇的酸爽故事~...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
走一步,看两部,谋三步,在步步惊心的官场,如何披荆斩棘,红颜相伴,看一个亦步亦趋的基层青年,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