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
不过,它的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氏族人的寸馥清先生组织成立的“咸新社”,和1924年时成立的“阅书报社”。
后来,和顺镇旅居海外华侨和本地乡绅捐资赠书,于1928年将它扩建为图书馆。
1938年时,新的馆舍落成,保存至今。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现在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永刚和宁静两人拾级而上,抬头就见大门额上悬挂着“和顺图书馆”匾额。
据说这匾额上面的字,是清末和顺最后一个举人张砺所书,蓝底白字十分醒目。
进入大门还有第二道门,这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而建造的三孔西式铁大门,上面分别悬挂着李石增先生题写的“文化之津”匾额,和胡适先生题写的“和顺图书馆”馆名。
穿过一个素雅的花园就是借阅大楼,这也是这座图书馆的主楼,这里悬挂的“和顺图书馆”匾额是廖承志先生题写的。
这是一栋两层各五格的建筑。第二、第四格往外伸出,呈六角亭样式。
整栋楼为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式的飞檐翘角,又有西式的浮雕门窗,柱少梁多,通透明亮。
里面现有藏书11万余册,其中分别有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几个书库,所藏各类书籍、典藏文献、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旧报纸等,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宁静觉得,闲暇之余,到这里来借上几本书,再泡上一杯咖啡,看看书、欣赏一下窗外的湖光山色,何尝不是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虎永刚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里的游客人来人往,想要在这里静下心来看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一心想看看,那孟老爷子“放下一张书桌”的房间在哪里,可惜馆内的几个小年轻居然都不知道!
“那就算了吧!不要找了!”宁静慢悠悠地说道,“我们到别处去看看。”
图书馆的旁边不远就是文昌宫。
文昌宫所处的位置是和顺古镇的中轴线,镇上的其他建筑都以文昌宫为中心,如众星拱月般向东、南、西、北、四方展开。
和顺人把镇上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用来修建了文昌宫,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崇文重教。
两人走上文昌宫门前的大月台,跨过两厢大门,穿过门厅进到里面,一路参观了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等,只见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让两人领略了一番彩绘、木雕、匾联等传统古典建筑元素之美。
文昌宫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民间传说他是主管考试、助佑读书撰文的神仙,是古代读书文人、求取功名者所最尊奉的神只。
和顺人在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又在里面开办学堂,因此,文昌宫又成了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了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也设立于此。
后来,和顺等又在旁边修建了图书馆,可见当地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着祈求文运昌盛的美好夙愿。
游客们到了这里就会发现,原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才是和顺古镇的魅力之源,也是这座小镇生生不息的魂。
最让虎永刚和宁静两人惊叹不已的,是镶嵌在左右楼阁下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
上面记载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计809人,其中有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而在朝廷任过官职的更有180多人。
许敬文魂穿南韩,开局反杀了欲谋害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并凭着一模一样的长相顶替死鬼哥哥的身份窃取了他检察官的位置,房子,妻子。李代桃僵的他决定当个好人,要把贪官和罪犯全都赶尽杀绝,结果上班第一天却发现贪官竟然是他自己PS浪子主角,行事略屑,纯粹爽文,不喜勿入,老作者,不投毒,已有完本万定老书。...
大学生张青山,被打成瞎子,开除学籍,回归乡里,却得到奇异传承,从此咸鱼翻身,治病救人,种田养殖,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顺便跟小姐姐谈谈情说说爱...
2002年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上海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第二件事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第三件事是陆渐红失恋了。陆渐红经过调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小镇。...
仕途之路,争斗不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何决胜千里登临权力之巅,请看官场草根的逆袭之路。...
姚卫民穿越到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开局进入合作社,做了采购站的一名采购员。在这个一切按照计划运行的时代,采购员不但影响着本地经济流通命脉,同时还是人们眼中最吃香的岗位,八大员之一。作为穿越者,他随身带着一方空间。时代滚滚向前。姚卫民的人生,再次精彩起来...
我既没有重生,也没有系统,只有满世界的敌人。真正的重生者还说我以后会成为颠覆大乾叱咤星河的乱世奸雄。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干掉真的重生者,我就是真的。至于系统,反正外人也看不见,我说有就一定有,谁能证伪?撒一个弥天大谎,让世界为之起舞!全世界的人都认真听我讲,我,青帝,重生了!我言即未来,我行即正义。作为一个拥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