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虎永刚不以为然:“那有什么的,导航有时也会出错呢,何况我的人脑呢?一字之差,偶尔搭错线,也不奇怪啊!”
为了不让自己尴尬,他用筷子扎了一个烤(煎)得金黄的粽子,递给宁静:“尝尝我的手艺。”
…………
吃完粽子和水果,再观赏了一会儿梯田的美景,两人上车,继续去和坑坑洼洼又蜿蜒曲折的山路战斗。
虎永刚虽然没有路怒症,但这一路的颠簸也让他的心态近乎崩溃。
还好,在他快要忍耐不住的时候,路况开始变好,没有多远,就进到了黄草岭镇。
这小镇让他的眼前一亮,心情顿时觉得舒畅起来,就像是大夏天来了一杯哈根达斯冰淇淋。
这算是在进云南以来,看到的乡一级最漂亮的小镇了。
街道宽阔,清一色的沥青路面,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林林总总的商铺井然有序,居民的房屋整齐排列,走进小镇,就仿佛走进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
虎永刚忽然在一间没有招牌的店铺门口,把车停了下来。
宁静有些奇怪:“你是想要买什么东西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虎永刚说:“出来这么久了,头发长长了,我去理个发,顺便掏个耳朵。”
宁静说:“这里也没看到理发店的转转彩条灯啊,你怎么就知道他家可以理发、掏耳朵呢?”
虎永刚嘴一努,对着店门上的一幅对联说道:“诺,人家不是写了招牌吗。”
宁静一看,那上联是:好消息自耳中来;下联对:真功夫从头上起。
不禁好奇心起:“这算什么理发店的招牌啊?倒像是卖手机的故作风雅。”
虎永刚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说的彩条灯转个不停的,都是托尼老师们的美发沙龙啊、形象设计工作室啊等等,其实就是剃刀都不会用的假洋鬼子开的,手艺不怎么样,忽悠你办卡充值那叫一个熟练。
还有,你一定以为掏耳朵都是在足浴按摩的店里做,还弄个文气的说法叫‘采耳’,或者更高大上一点叫‘头疗’,其实都是唬人的。那些所谓的足疗师、头疗师,要是知道这上面的‘消息’是什么,我就承认她们会掏耳朵!”
宁静笑道:“我也不知道呢,你要是告诉了我,让我知道了,是不是就要我去学掏耳朵的手艺啦!”
虎永刚忙申明说:“我可没有那个意思啊!我只是针对那些连掏耳朵的工具都认不全的大师们说的啊!”
宁静看他这样,更加笑个不停:“我知道啦,你就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副对联是理发店的招牌呢?”
虎永刚说:“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不过快要失传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意思了。”
宁静嗔道:“别那么多废话,直接说!”
虎永刚:“那要从古代说起了。那时候,掏耳朵的工具叫做消息子,装这些工具的叫消息筒,和现在的消息完全是两回事啊。
古人说话都比较隐晦,这上联‘好消息自耳中来’,本意是说掏耳勺伸进耳朵里掏耳屎,现代人理解为耳朵里听到了好消息,其实也是和掏耳朵有关系的:耳屎掏干净了,好消息也能听得更清楚吗。”
宁静说:“你这样一说,下联我也可以理解了。‘真功夫从头上起’,头上长的是头发,头上的真功夫自然就是打理头发了,简称理发。我说的对吧?”
虎永刚说:“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呢,古代没有理发师这个叫法,那时候叫剃头匠。那时候的人有很多的忌讳,觉得’剃头‘不吉利,剃头匠一般都不写’剃头‘之类的店名,只贴上这一副对联,人们就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啦。”
宁静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镇政府门外,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径直停在了楼门口,从轿车上下来一位年纪大约四十岁上下的妇女来,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脚蹬一双曾明瓦亮的黑皮鞋,猛一看,以为是男人呢,仔细一看,脖子里系着一条淡花色的丝巾,才知道是一个干练的女人。...
瑶瑶,我们分手吧。我是念念,我不叫瑶瑶。啊,念念啊,对不起,你等一下。…念念是吧,不好意思,你也分。哥,您这哪是分手啊,您这简直就是公司裁员啊。简介无力,请直接移步正文,不好看请砍我!!!已有百万字精品老书,我的恋爱画风有些不正常喜欢的可以去支持一下...
榊原乐,家住东京新宿区神田川居民区。拥有一个声优妹妹,一个系统。然而身为家中长子的他,早已在年幼时父亲跑路的情况下,练就了人生永远只能靠自己的思想钢印。现在,系统居然要自己靠好吃懒做的妹妹过活嗟来之食!(关键字恋爱日常东京双子系统)...
(本书又名90后青春物语)林一身上曾有过许多标签少年做题家九八五废物前大厂码农。一桩意外,让他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穿越十二年光阴。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让所有遗憾通通不再发生!财富权势名声那些不过是我拥有过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段少年事,一曲凡人歌。(第一卷少年自有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已完结...
从前我以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不会出轨,那个男人一定是我老公。直到那一天,我撞见他与另一个女人缠绵,面对重重背叛,我最终走上了复仇之路...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