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说到辽东,几名尚书立马就开始议论起来了,毕竟上官家和宇文家都不想看见辽东落入对方或者北凉的手里。
只有赵中海和雪承义一直在冷眼旁观。
“既然大家都赞成辽东设道,那节度使一职应当尽快确定下来,赴辽就任。”上官婉容微眯着眼睛说道:“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出任辽东节度使一职?”
御书房中顿时出现了一丝寂静。
这个节度使的人选可是重中之重。
现在大周总计有三十道,设有节度使的道府一共就只有三个。
三位节度使都是什么人?一个常家长子,齐党执牛耳者。一个当今国舅,皇亲贵胄。还有一位兵权在握,平内乱退外敌。
哪一位是简单人物,尤其是辽东才刚刚收复,民心尚且不稳,不派个有能力、有声望的去还真镇不住场面。
而且这个人选还不能和某一大家族走得近,不然铁定会遭到其他势力的否决。
上官泰清眉头紧锁,不断的从脑海里搜寻着可用之才,但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太后也暗自苦恼,早知道就先准备一个备选之人了。
“咳咳,老臣可以举荐一人,各位同僚看看是否可以。”这时宇文鸿儒慢悠悠的开口了。
“噢?太傅请讲。”上官婉容的眼中带着点莫名的意味。
宇文家提出辽东单独设道,现在又推荐出节度使人选,不得不让人联想宇文家是不是想在辽东安插进自己人。
几位尚书也都直了直腰,想看看宇文鸿儒推荐的是谁。
宇文鸿儒轻声道:“原吏部尚书,童成襄!”
一个颇有些年头的名字在宇文鸿儒的嘴里吐了出来,这个名字甚至让上官泰清出现了一种陌生感,想了好一会才记起这位童成襄是何方人物。
童成襄,年过古稀,四世老臣,和宇文鸿儒是同时代的人物。在官场摸爬滚打一生,从翰林院起家,历任通州刺史、京兆府尹、户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靠着不错的能力和勤勤恳恳的态度,童成襄到老终于是爬上了正一品大员的位置。
但是做了吏部尚书没一两年他就主动告老还乡,挂了个翰林院学士的名头后赋闲在家,整天种种花溜溜弯,过点太平日子。
对外童成襄的解释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退下来享享清福,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童成襄算是被迫辞官的。
这个童成襄没什么背景根基,也不愿意结党,能当上一部尚书纯粹就是在党争中捡了个漏,当然,个人能力他也是有的。
可是一坐上这个位置情况就不一样了,吏部尚书可是实权大员,处在权力的中心,自然被各方势力惦记。
身为吏部尚书的童成襄整天被夹在各大家族的斗争之间,里外不是人,做什么都有人骂,干什么都得罪人。
就这样童成襄硬着头皮干了一两年,终于撑不住了,被搞得心力憔悴,一道奏折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穿越成假李,接受被摆布的命运。但同为李唐血脉,凭什么我就应该是弃子。既然天下皆为棋子,那我就翻了这棋盘!执棋者,非你一人可为也!多年之后,看着满堂文武高呼万岁。李璟坐于金銮抚棋而笑。袁天罡,大唐已复。既见天子,为何不跪。...
瑞根晚明红楼半架空历史官场养成文,绝对够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隐忧。四王八公鲜花着锦,文臣武将烈火烹油。内有南北文武党争不休,外有九边海疆虏寇虎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关键在于你身处其中时,该如何把握。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且看我如何定风流,挽天倾!历史官场养成文,兄弟们请多支持。瑞根铁杆书友群...
2002年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上海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第二件事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第三件事是陆渐红失恋了。陆渐红经过调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小镇。...
镇政府门外,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径直停在了楼门口,从轿车上下来一位年纪大约四十岁上下的妇女来,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脚蹬一双曾明瓦亮的黑皮鞋,猛一看,以为是男人呢,仔细一看,脖子里系着一条淡花色的丝巾,才知道是一个干练的女人。...
亲爱的,该吃药了!美丽纯洁的圣女,端来了治疗伤势的药剂。在这一天,他用双眼看到背叛,用灵魂体验到绝望从这一天起,勇者已死,有事烧纸!...
走一步,看两部,谋三步,在步步惊心的官场,如何披荆斩棘,红颜相伴,看一个亦步亦趋的基层青年,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