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个小时后,虎永刚两人从莲花阁出来,驱车往南出了县城,直奔十多公里外的德兴乡。
这是昨天晚上两个人商量好的行程。
墨脱县境内的风光虽美,景点也多,但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看山看水,过来的时候也看过不少了。
还有一点就是,和咖啡约定在拉萨相聚,他当时说三天后回到拉萨,现在已经两天过去了,也不知道他可以有几天的休整时间,两人要抓紧赶过去。
原本拉萨并不在两人的行程之内,虽然有万人心中朝圣的布达拉宫,但219国道不经过拉萨,两人也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再次进藏的理由。
现在为了和老朋友他乡重逢,轻利重情的虎永刚就决定改变路线,绕道几百公里又何妨?
所以,两人今天的计划就是,沿着219国道到羌纳,力争可以上到318国道上的林芝市。
墨脱境内沿途可以看到的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南迦巴瓦峰”就停留一下,其它地方就算了。
县城到德兴乡的路况尚可,就是有些路段太窄,会车时需要上坡车让下坡车先行。
路边山间经常可以看到大片的茶园、芭蕉林和香蕉树,据说这些都是墨脱人的经济来源。
快到德兴乡的时候,路边看到一个“德兴藤网桥”的牌子,透过车窗可以侧面看到藤网桥,就像一条巨大的蜈蚣,头尾分架于雅鲁藏布江两岸,时不时的身子还扭动一下。
下得车来,只见那藤网桥甚是奇特,长度约有150米,离江面不下于50米高,却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
据当地人介绍,这藤网桥是用森林里生长的一种韧性很强的白藤(白藤,常绿本植物,茎蔓细长,有40米高,柔软而坚韧,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绞制成手腕粗的藤索,共两根,用箭射引线牵过江去,在两岸岩石或大树上固定,悠悠悬于大江之上。
(虎永刚心想,这种方法,倒比怒族人在怒江上架设溜索,用钓鱼竿甩过去要先进了许多。)
藤索架好以后,再编制约一米六高、一米宽的椭圆形藤圈,几步一个,吊系在藤索上。
藤圈下半部分用藤条纵横织密,如蜘蛛网般防护,人便可以通行了。
也有传说,让江中大鱼衔着引线,送到江对岸,再把藤索拉过去。
这就更显出奇丽迷幻的想象,增加了地域风情文化的多姿多彩。
走上了藤网桥,就如同进了一个网状的圆形笼筒,颤颤巍巍地往前走。
头上蓝天白云,脚下是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路南去的雅鲁藏布江。
越往中间走,桥就摇晃得越厉害,不仅上下,左右也晃荡得很,虎永刚两人必须顺着藤网桥弹性的起落而迈步。
弹起时,一只脚便因势抬起;跌落时,再踏步向前。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缓慢前行。
每移动一步,都分不清是桥随人动、还是人随桥动,颤颤悠悠,甚是惊险,也甚是刺激,但整座桥近似密封,甚是安全。
要说安全,往前的德兴大桥就更安全了。
这是一座新建的钢索吊桥,桥面铺设了钢板,车在上面走,“乞哩哐啷”只响,还有点窄,只能一辆车通行。
看到桥上有车,另一边的车就要自觉地停在桥头等候。
过桥没多远,上到一座半山腰,路边停了一排车,虎永刚预感是可以看到“果果塘大拐弯”了,也就靠边把车停下。
两人下车,走到路边一看,只见奔涌而来的雅鲁藏布江水,流到这里突然如蛇行般转向,形成了一个巨大拐弯的罕见景观。
远远地望去,那江中的圆形半岛像极了一块巨大的棒棒糖,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果果糖大拐弯”。
镇政府门外,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径直停在了楼门口,从轿车上下来一位年纪大约四十岁上下的妇女来,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脚蹬一双曾明瓦亮的黑皮鞋,猛一看,以为是男人呢,仔细一看,脖子里系着一条淡花色的丝巾,才知道是一个干练的女人。...
瑶瑶,我们分手吧。我是念念,我不叫瑶瑶。啊,念念啊,对不起,你等一下。…念念是吧,不好意思,你也分。哥,您这哪是分手啊,您这简直就是公司裁员啊。简介无力,请直接移步正文,不好看请砍我!!!已有百万字精品老书,我的恋爱画风有些不正常喜欢的可以去支持一下...
榊原乐,家住东京新宿区神田川居民区。拥有一个声优妹妹,一个系统。然而身为家中长子的他,早已在年幼时父亲跑路的情况下,练就了人生永远只能靠自己的思想钢印。现在,系统居然要自己靠好吃懒做的妹妹过活嗟来之食!(关键字恋爱日常东京双子系统)...
(本书又名90后青春物语)林一身上曾有过许多标签少年做题家九八五废物前大厂码农。一桩意外,让他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穿越十二年光阴。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让所有遗憾通通不再发生!财富权势名声那些不过是我拥有过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段少年事,一曲凡人歌。(第一卷少年自有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已完结...
从前我以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不会出轨,那个男人一定是我老公。直到那一天,我撞见他与另一个女人缠绵,面对重重背叛,我最终走上了复仇之路...
老兵朱高远,穿越成为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凭借熟知的历史知识及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率领千余残部成功的从朝阳门溃围而出。继而出人意料转进燕山,躲过流贼大军追剿。继而设计兼并了吴三桂派去劫驾的一千夷丁。一片石大战爆发后,又率领两千明军长驱南下。流贼惨败退出北京,建奴南下,朱高远凭借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死守黄淮防线。...